普遍的公司主要面临以下生产管理问题:
1、生产工序间的进度,无法在管理层进行管控,只有到生产现场才能了解。
2、生产过程中产线用料状况、仓库,现阶段尚无法具体管理起来
3、质量分析依赖于手工采集,数据容易出错且分析不及时
4、物料及生产过程追溯采用手工纸张记录,在处理客户投诉时相当耗时
5、生产线缺乏实际用料记录导致插单、换线时无法有效利用现场物料
针对MES提出当前主要需求如下 :
产品制造历史追溯
工序流转记录
用记录料-记录消耗物料的批次和数量以及其他相关供应商信息
返修历史及物料更换记录
物料使用历史追溯
当发现物料问题时,能够通过输入物料批次号在MES系统中及时获得使用本批次物料的所有产品信息,包括WIP在制品、仓库成品和已发货成品。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,及时召回已发货产品或者控制半成品在WIP中的流动,防止无附加值加工。
漏工序控制,若前工序没有扫描,后工序不能扫描,以防止漏工序。
上料检验,根据BOM和占位,扫描上料是否有误。
SPC
报表,比如维修报表、不良报表、电子广告等。
1、需求描述:
生产计划及订单管理:
以ERP订单作为MES生产计划依据
MES生产工单前期手工维护,后期与ERP集成
MES生产计划分解到班次
MES工单按计划、确定、下达状态进行管理
根据生产工单和BOM进行领、发料管理
插单优先生产
需求分析:
在MES系统中能够依据ERP订单建立生产工单并进行状态管理,包括计划、确定和下达状态。对于不同的计划状态变更,能够设置访问权限。
能够在MES中建立生产班次和生产日历,并将生产工单分解到各个班次。
发生插单现象时,能够变更订单的状态,同时能够实时汇报插单的生产进度。
当工位或设备出现故障时,透过MES能够及时发现制造瓶颈。用户基于实时信息能够及时调整产能分配。
系统能够记录组件消耗物料批次和数量,在插单发生时,能够继续使用现有物料,提高利用率。
MES能够与ERP集成自动下载ERP订单。
另外,按照集团采购配给订单下发的管理模式,若集团总部要求及时获得订单的生产进度,那么MES系统必须建立于开放架构,易于信息集成或者远程访问。
2、需求描述:
生产车间物理资源建模
需求分析:
要求MES能够对生产车间物理资源包括设备、治具等进行建模,以最大化资源利用率。
3、需求描述:
制造流程及工艺规格定义、流程和工艺规格定义必须能够应付工艺异常情况:
跳站、跨工序、跨组装线、权限控制
需求分析:
在生产过程中,MES能够确保产品、物料按照预先定义的生产流程实现组装加工和测试。能够为用户提供下道工序指导,出工序之后自动正确的进入下道工序。
生产流程和工艺规则定义实现版本控制,当工艺变更时,实现管理保证平稳过渡。
在特定、异常的现场生产条件下,产品能够跨工序流转。不合格产品能够进入返修工序,从维修工序离开后能够根据现场情况进入任意工序。
当产线中的某道工序发生问题时,系统通过上报各个工序在制品数量和等待数量得以及时发现问题,防止造成在制品积压。同时能够将等待中的在制品安排到其他产线进行产能分配。
4、需求描述:
追踪产品在各个工序中的流动并采集数据
需求分析:
MES追踪产品、物料在车间发生的生产活动,包括工序流转历史记录、返修记录、不合格记录、质量数据、操作人员、时间等完整历史记录。
5、需求描述:
MES系统对检测工位的要求,与现有生产过程中,已存在的专检检测设备检测生成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。
MES系统需对专检检测设备在检测生成的ACCESS数据进行交互集成,并管理测试输出功率的规格值与实测值。
需求分析:
MES能够集成专检检测设备在检测生成的ACCESS数据,把相应组件的规格值与实测值保存在MES系统中。
针对不合格组件,MES能够识别并进入返修工序,杜绝无附加值加工或不合格产品发货。
若耐压测试设备能够提供接口信息,MES能与耐压测试设备集成并自动采集测试结果和规格值。
6、需求描述:
维修与返工处理:
MES系统需对生产过程中自检、互检、专检发现的不良品进行的返修处理与返工处理。
对需进行更换物料件的组件进行不良品处理,需有物料更换记录。
对于跨单工序和多工序进行返修处理。
进行返修时,在系统内要有返修日期、责任人/责任工序认定。
需求分析:
透过MES能够根据车间实际需要配置返修流程。
完整的维、返修记录包括换料批次和数量、操作人员、时间等。
能够指定返修原因并进一步做根本原因分析。
自维修工序,能够选择进入不同的组装工序。
7、需求描述:
MES系统需对固化工位的固化时间进行系统记录,以及系统判断功能,并提示可否进行作为下一工位的此时工序是否可开始进行操作。
需求分析:
一般情况下,每4 个小时必须检查点胶设备的胶量是否充足。MES系统需能够按照用户的配置定时定量发出预警,或防止在此工序进行操作。
MES具备预防维护的功能,按照配置的周期(如每隔4 个小时)或者按照加工数量,提前发出预警并可防止工序操作行为发生。